欢迎来到找原料网 免费注册 退出

缺乏政策依据 中国式“药妆”何以为生?

        听说过雅漾、薇姿、理肤泉吗?没错,他们就是被国人热捧的“药妆”。从法国薇姿登陆中国开始,“药妆”在中国大陆刮起一阵旋风,各大企业投身“药妆”市场,其中不乏制药企业。然而,绝大多数药企的“药妆”如今都处于低迷或停滞状态。

  “尽管备受国人追捧,但‘药妆’在中国其实并不被承认。”化妆品行业资深从业者及相关专家均告诉新京报记者,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,一件产品不可能同时拥有化妆品与药品双重属性。

  药妆”概念在中国不存在

  肌肤敏感,用药妆;长痘痘了,用药妆;肤色暗沉,用药妆……很多人皮肤有一点问题就会想到“药妆”。要问消费者,什么是“药妆”?估计不少人会说,温和不刺激;抑或是含有药物的化妆品;还有人认为,“药妆”是可以在医院的药房拿到。

  其实,所谓的“药妆”并不含药物成分。这个概念实际上源于国际上一个流行概念——医学护肤。有数据显示,在美国、德国、法国和日本等化妆品产业大国,药妆品销售额均有几十亿美元。

  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吴娟指出,在一些发达国家里,比如法国,“药妆”是由企业与医生联合研发,通常只在药店销售,所有有效成分及安全性须经医学文献和皮肤科临床测试证明,且不含经公认致敏原的医学护肤品。

  但在中国,“药妆”概念根本就不存在。《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》只是将化妆品分为特殊用途化妆品和非特殊用途两大类。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化妆品部主任刘洋指出,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的相关规定,化妆品宣称“药妆”“医学护肤品”等夸大宣传、使用医疗术语的行为属于违规。

  市场和临床“药妆”意义不同

  由于没有“药妆”的概念,因此也没有相应的监管标准。多名业内人士对新京报记者称,“药妆”概念被炒得最为火热的那几年,满大街都是“药妆”,销售人员夸大宣传功效,产品质量参差不齐,有的所谓“药妆”甚至含有抗生素、激素等。在吴娟所在医院的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门诊,就有一些患者因乱化妆品出现了皮肤问题。吴娟提醒,不要自行购买所谓的“药妆”,建议到医院确诊后再根据医生的建议购买化妆品或用药。

  尽管如此,一些针对肌肤问题的化妆品,还是得到了临床医师的认可,并作为治疗之外的辅助手段。

  “消费者认为的药妆,和我们医生认为的药妆不是一回事。”吴娟认为,用医学护肤品来称呼这些具有一定功能性的化妆品会更确切,这类化妆品更适合问题肌肤,比如有的化妆品专门为创伤后皮肤屏障功能重建,有的用于激光术后修复等。

  宣武医院皮肤科主任朱威也认为,用医学护肤品定义这类化妆品更为贴切。她所在的科室会有一些品牌的“药妆”系列产品来进行临床试验,但主要是薇姿、雅漾、丝塔芙等进口品牌,没有国产品牌,“这些产品在国内拿到的其实也都是卫妆字号”。

  药妆”蓝海药企铩羽而归

  尽管不被承认,但“药妆”在中国也曾有过疯狂期。

  据此前媒体报道,2010年,中国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达1200亿元,其中药妆市场份额由20%增长到40%,而欧洲、美国和日本的“药妆”占各自国内化妆品市场的50%-60%。

  国内外巨大的差距曾让企业普遍看好“药妆”这一片蓝海,在药物利润空间逐渐下滑的背景下,“药妆”成为了药企当时争夺的一块“肥肉”。有业内人士称,当时中国排名前五十的药企都在推自己的药妆,包括圣火药业、同仁堂、康恩贝、马应龙、片仔癀、白云山、云南白药等。但到目前为止,药企在“药妆”上的尝试大多铩羽而归。

  “‘药妆’身份不明以至于很多药企无法继续做化妆品。”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指出,药企对日化行业并不熟悉,药店本来是药企最熟悉的销售渠道,在“药妆”风头正盛的那些年,药企靠着在药店宣传“药妆”的功能去和普通化妆品竞争。“药妆”被叫停后,对化妆品销售渠道和终端都不熟悉的药企,优势荡然无存。“买普通化妆品,为什么要去药店呢?都是卫妆字号的产品,在禁止宣传功效的情况下,你无法分辨。”

  中草药或成为新的突破点

  “药妆最初只是化妆品企业的一种营销手段,让产品看起来科技感更强。”化妆品行业资深从业者刘梁说。

  刘洋也认为,企业宣称“药妆”的这种诉求找不到法律依据,原则不能被打破。“对于化妆品而言,安全性是第一位的。化妆品从始至终不允许宣传医疗作用,和‘药’有着明确界限。”刘洋建议,化妆品行业发展越来越细化,各类化妆品针对性更强,企业应以现行法规要求为准绳,去做化妆品的研发和生产,可以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,研发有针对性的配方。

  “药企要想做一些功能性配方的化妆品,还是应该侧重中草药成分为主,有机会发展起来的。”史立臣指出,国家政策并没有限制中草药不能入化妆品,不限制就是允许,而且这方面是药企优势领域,掌握着中草药资源,只要方法得当,会有成功的。但此前药企其实也多是从中草药方向进军“药妆”,为何铩羽而归?史立臣认为,关键是,药企不能总是把药店作为其化妆品的销售终端,用做药的经营思路去经营化妆品。他建议药企多了解化妆品经营模式后再去经营化妆品。

  那些涉足“药妆

  市场的企业

  同仁堂:2001年,同仁堂进军药妆领域,是最早涉足“药妆”的药企之一。当时产品主打中药“药妆”,有“同仁本草”、“伊妆”、“丽颜坊”、“派朗”、“佳宝乐”等品牌。十多年过去了,同仁堂“药妆”被业内人士称为三流品牌,十余年来业绩只停留在千万级别。不久前,同仁堂发布的2015年年报中,对化妆品更是只字未提。

  云南白药:2008年8月,云南白药正式介入“药妆”领域。不过,与在日化领域中云南白药牙膏获得的成功相比,“药妆”采之汲面膜上市后销售业绩并不乐观。在2015年半年度报告中,对“化妆品”也是只字未提。

  广药集团:“王老吉”商标所有者广药集团从2011年起启动“王老吉”品牌扩张之路,向包括保健品、食品、药酒、药妆等多个领域扩展。在广药集团2015年年报的大健康板块中,尽管提到了“药妆”的生产、研发与销售,但其后提及的主要产品并不包含化妆品。近日广药集团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向新京报记者回复称,“药妆”目前没怎么做。

有用

无用